“在宏观经济中,除了财政就是货币。中国政府把握了两个闸门,一个是土地供给,一个是货币供给。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,马上就有人发明了一个词叫‘地根’,中国政府紧缩‘银根’,紧缩‘地根’,有效地抑制了中国近两年的经济过热。”日前,大连理工大学管理讲坛请来了云南大学前经济学院副院长、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徐光远教授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、经济政策作了精辟分析。包括大工EMBA学员在内的我市百余位企业家参加了此次讲座。 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变化较大,经济政策调整频繁,徐光远教授通过运用经济周期理论的原理解读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历程和发展的趋势,从国家层面、企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三个方面考虑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。分析了2004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与政府预期出现了强烈的反差和2007年的三大矛盾;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经济高度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相生相伴的关系;解读股市牛市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和中国股市的发展趋势;并以财政政策为线索解读我国经济1998年以来的发展,以货币政策为线索解读了2004年以来的中国经济;把对中国房市的分析放到9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,探索一些规律性的启示。 “经济的发展是波动性的,也是有周期可以鉴定的。”徐光远教授分析道,“因为经济有周期性变化,所以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没完没了上升,也不会出现没完没了下降的情况。在西方经济学中,有这样的定位:美国学者认为,短周期是3-5年,俄国学者认为长周期是50年,是针对固定资产的,而法国学者认为中周期应该是7-11年。” “近些年,关于中国经济的周期,我想讲几个巧合。”针对目前中国没有学者敢贸然定义中国经济周期,徐光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,“1993年我国经济一度过热,踩了5年油门,到1998年降温了,到2003年又开始升温;1994年央行开始降息,2004年开始又提息,这中间也是10年……从这几个巧合中,我们可以看出,中国的经济是5年前后一变化,10年为一个周期。”他惊叹,“这几个巧合与西方经济周期的中周期有着惊人的相似。”“了解经济运行规律,在个人发展规划上也应考虑经济周期的因素。”徐光远提醒道。 利用经济学上的菲利普斯曲线,徐光远深刻剖析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相生相伴的关系。他指出,宏观经济分析中,有两个变量: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,当失业的人多了的同时,物价也上涨了(出现了通货膨胀),这一定不是个正常的现象。“如果是小汽车,发现前面势头不对,可以立即刹车,而如果是火车的话,立即刹车也会冲出去好几十米。”徐光远称,经济发展也是有惯性的。通货膨胀就像是开火车,马达一旦发动了,影响也是深远的。 “所幸的是,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不是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,二者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。”在徐光远看来,目前,中国从2007年出现的通货膨胀,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一定的抑制。但下半年随着外部环境的严峻、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性影响,中国的经济政策将从防热转变到防冷防热。中国政府必然会出台一些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、保持经济增长。 “‘土地是财富之母’,谁拥有土地就拥有财富。”徐光远指出,“经济发展、城市化等对土地都有需求,房价当中,地租上涨,地价呈刚性上涨,房价也就刚性上涨。但是,这个价格也随着经济周期呈波浪式上涨,也就是说有时会到波峰,有时在波谷。”经济总是周而复始的变化,房价也应该有波动,“现在中国房价波动了是好事,回归了市场理性,现在是向波谷运行,大概明年年底这个惯性能释放完毕。”徐光远预测到,“针对目前国内国外严峻的经济形势,中国政府将再次执行扩张性经济政策,从而让中国经济走出低潮。2010年,按照经济周期定律,届时中国经济会有新的高涨,房地产业将会得到长足发展。今后几年,房价不会如以前涨幅那么迅猛,会呈‘细水长流’式的上涨。” |